top of page

7.4秒一次的家暴

上演现实世界的恐怖电影

在中国,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求求你帮我打120,求求你,我下半身没有力气,我可能会瘫痪,我求求你……”2019年11月25日,网红美妆博主宇芽曝出自己被家暴的事实,面对宇芽的求救,男友并没有理睬。不到一分钟的监控录像中,宇芽躺在电梯的地板上用脚撑着电梯门挣扎着不被男友沱沱拖走,可最终……沱沱拽着宇芽的双脚将她拖走,消失在监控里,电梯门缓缓关上的那一瞬间,“家暴”这一话题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中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5万件家暴投诉,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家暴而解体,近90%的家暴受害者为妇女……一串串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只是现实生活中家暴的缩影。

曾遭亲密伴侣暴力相向的女性占比

截至2020年6月14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人民法院审结的涉及家庭暴力的一审民事案件共有30072件,从2002年的1件到2015年的9110件,数字从个位数到四位数的变化,揭示着中国家庭门后的家暴日常。

提及家暴,总会看到一个字眼——“也”

“我昨天也被家暴了,手上缝了五针,我已经记不得第几次被打了……”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刘念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被家暴的事实,言语中又带着无助,“我有两个孩子,小的才五个月,我该何去何从?”同一社交平台上,张亦玖也曾发布过自己的被家暴的动态,“我也才被家暴过,已经是第四次了,我报警了!”

24968的关注量,221853张帖子的“家暴吧”里,“也被家暴”的字眼总免不了会看到,“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有多少人和我经历着一样的恐惧”一时间全部涌现在网络空间的控诉中。

家暴!被人提及、熟知、热议,可能是因为一个名人被家暴的报道,但藏在冰山之下的日产家暴到底有多普遍,恐怕已经超过了每个人的想象。

在245份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中,受害者常用这些词汇来描述他们遭受到的暴力。

字体越大,该词使用的频率越高。

图形1.png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暴力从言语辱骂开始 一步步试探边界

“和他(男友)确定关系两个星期左右,他就开始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小事对我大骂,还有贬低辱骂”,宇芽讲述自己被家暴时说,半年内她被家暴五次。而每一次的家暴都是男友行为上的“升级”。

“我当时像玩具一样,直接摔到地上……”宇芽回忆最后一次被家暴时说,“他穿着鞋子踩在我的脸上,我瘫在地上,狗就站在我的旁边,那个时候我感觉我连狗都不如”。网络上曝光的电梯里的监控视频,是宇芽第四次被家暴时的场景,被拖走的她消失在监控里,看不到的后续发生着什么,我们不敢想象,更不寒而栗。

什么是家暴?我们通常认为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在家中被殴打致伤才能算作为家暴,无论是暴力动作发出者、暴力行为,还是暴力发生空间,都要严格的规定,实则“家暴”的内涵远非如此。记者整合了中国、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对家暴的行为主体范围、家暴的行为方式进行了界定。

在我国,相关立法把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规定为“家庭成员”,但其指代的范围知识传统意义上的家属,但并不包括男女同居或同性同居关系、前配偶。2016年颁布的《反家庭暴力法》突破了这一限制,将不具备家庭成员身份,但是满足共同生活条件的人列入范围。相比较而言,中国对于家暴主体范围界定过于笼统,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中对“亲属”这一定义做了较为细致的界定,家属指家族关系中的所有人——直系血亲以及四亲等以内的旁系血亲;同时,夫妻关系和同居关系同等看待。

鼠标移动到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Sand Dunes
​中 国
timg (1).jpeg

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

秋道
美 国
timg (2).jpeg

父母、子女、其他血亲及姻亲;配偶、前配偶以及他们的父母、子女、血亲及姻亲;有过共居经历的约会者、同性恋共同居住者

柏林
英 国
u=2854519749,3877306123&fm=26&gp=0.jpg

1、具有民事婚约或者曾经有过民事婚约的人;

2、具有空间紧密性和人事依赖性的结合,即居住在同一住所的人。但排除雇主雇员关系、出租人与承租人关系、寄宿关系等仅仅具有经济依赖而没有人事依赖的关系。

3、未成年的监护人(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等)

4、具有类家庭关系的人

身体暴力、经济暴力、性暴力、情感暴力/冷暴力、控制行为是家庭暴力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离婚纠纷》也显示,在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家暴方式主要以殴打、打骂和辱骂为主,而这类的家暴正属于身体暴力。关于冷暴力是否属于家暴目前还存在争议,但是以语言辱骂、恐吓威胁为代表的行为也正是情感暴力的体现,有时也会将其成为“精神暴力”,这也不难理解,即施暴者的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实质性的精神压力。性暴力相对于其他暴力而言,隐蔽性较高,即使报案,证据的获取也较难,但是性暴力的占比还是较高的,尤其是近几年留守儿童性侵事件报道的增多,社会各界对于这类暴力行为的关注度也应增大。

家暴只有零和无数次。言语辱骂往往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受暴者的忍让、原谅,换来的并非是和好如初。宇芽被家暴的事情被报道后,男友沱沱的前两任妻子找到了宇芽并承认都曾遭遇过他的家暴。沱沱的第二任妻子金秋说,“他会有一套完整的说辞,让你一直原谅他,随后就会威胁你,杀了你,烧了你的房子……”

在沱沱与宇芽的相处过程中,起初只是言语辱骂的沱沱开始对宇芽进行索要钱财,对此,心理咨询师刘昭表示,很多时候,施暴者就是会去剥夺受害者的经济独立,人际联系,甚至是人身自由,直到割断受害者的所有资源,必须依赖他(施暴者)。这样一来,施暴者的行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在宇芽被家暴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涉及到了经济暴力、情感暴力以及身体暴力。

谁在施暴
timg.jpeg

言语中伤

肢体侵害

​究竟是谁在施暴?谁在挣扎?

Verbal slander

Physical assault

Who is the perpetrator? Who is struggling?

1.3亿

1/3

10%

1/25

​世界儿童目睹家暴人数

女性遭受家暴率

遭受家暴报警率

​家暴案件成功维权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反家暴调查报告》

“我是一名刚满15岁的女孩,这次我真的是忍不了了。从小到大我一直被爸爸打着长大,活在各种辱骂下,我就没有见过阳光,今天他又打我了”

“我父母家暴20多年,就在今天,我妈被打得鼻子嘴巴都是血,车里也是血,因为他的长期家暴,我和我弟的性格都扭曲了”

“今天晚上吵架了,老公打了我,这不是第一次打我……还在谈恋爱的时候,他就打过我,打得最严重的一次,脸上都肿起来是青的”

真实世界的家暴远不止“安嘉和”

 

其实,对于家暴的最初认知,大部分人的集体记忆都会锁定在2001年播出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作为中国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安嘉和(冯远征饰)对妻子梅湘南(梅婷饰)的情感控制、身体暴力让夫妻关系中的家暴有了认识。在现实中,家暴不一定都是丈夫对妻子施暴,施暴者是丈夫、妻子、爸爸、妈妈,也可能是孩子。

2020年4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四周年监测报告》中,对主流媒体报道的家暴相关新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关系类型可分为三类,夫妻和同居伴侣之间的暴力占 57%,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暴力或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暴力占27%,追求中或恋爱、婚姻、同居结束后的暴力占16%。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对申请人身保护令进行了监测分析,400多件保护令申请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属于“亲子”关系的案件只有38件。数据的“少”并非说明未成年人受家暴的少,也许是他们还不具备自主申请保护令的能力,反而在面向社会公众提问:未成年人受到家暴如何求助?如何申请保护令?谁又能帮助他们摆脱家暴?

弱势群体遭家暴的媒体关注度仍低

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亲密关系中的家暴事件,而且大都是女性被家暴,施暴者为男性。事实上呢?被家暴的男性又有多少?除了亲密关系中的家暴,还有哪些群体在家暴旋涡中挣扎?

为平妇女权益机构的媒体报道监测显示,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底,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的家暴案件至少447件。被报道的家暴事件仍然主要发生在城市,占84%,发生在农村的案件仅占16%。

事实上,媒体报道的家暴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是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扬州市妇联在2013-2016 年的信访接待情况总结中发现,每年婚姻家庭类问题有600件左右,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占1/3,来自农村、经济弱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更易遭受家暴。

新闻报道中的家暴受害者常常以成年女性为主,尤其是婚姻关系中的家暴居多,事实上,家暴受害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但在数据显示来看,成年女性的占比较大,《反家暴法》明文特殊保护的其他群体,如未成年人、老年人仍缺乏媒体呈现,被“符号灭绝”。

亲密关系当中的男性被家暴的真实比例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2015年,民间非营利组织同语发布的《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调查报告》显示,男性自认为遭受的来自亲密关系的暴力发生率为66.1%,比女性的64.2%还要高,其中尤其是心理暴力方面,男性认为受暴的比率是64.7,也高于女性的60.9。(此处的心理暴力具体指不理睬与漠视、侮辱谩骂、诋毁、嘲笑、威胁、恐吓、胁迫等)

从560份保护令中看“家暴”

人身安全保护令(以下简称“保护令”)是全球各地反家庭暴力的有效措施。

2016年3月,我国开始实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确立了保护令制度,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法院共审查5860件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案件,发出3718 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核发率为 63%。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在搜索到的560份保护令中分析发现,江苏省、四川省、山西省保护令的申请数量排在全国前三,从核发量来看,江苏省、四川省、湖南省排全国前三。

560份家暴保护令申请的地区分布 (1).gif

在560份保护令涉及590位申请人中,标有性别信息的申请人只有498位,被申请人有494位,其中,申请人中90.56%为女性,9.43%为男性,而被申请人中91.7%为男性,8.30%为女性。大多数保护令申请来自遭受到男性家庭暴力的女性,遭受到女性家庭暴力的而申请保护令的男性很少。

为何施暴
WechatIMG7918_edited.jpg

家暴案件增多的背后症结究竟在哪里?

hat is the crux behind the increase of domestic violence cases?

“他就是怀疑我在外面有人,就一直觉得我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

“他有时候心情不好,出去喝酒回来,看见我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就是一顿暴打”

“我爸就是看我不顺眼,我做什么都有错,然后就开始骂我,还打我”

频发的家暴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施暴者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亲近的家人做出残暴的行为,仅是施暴者的性格问题,仅仅是一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可以原谅的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试图找到答案——

保护自己
WechatIMG2663.jpeg

不能以暴制暴 

被家暴的“我”到底该如何保护自己?

How can I protect myself when I can't control violence by violence?

“现在如果还能让你再选择一次的话,你还会这么做吗”

“是想说实话吗?要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第二个选择”

2005年,《新闻调查》播出了一期《女子监区调查》的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柴静采访了11名“杀夫女犯”,这11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长期经历丈夫家暴,并最终亲手结束了丈夫的性命。

安华的丈夫爱喝酒,一喝酒就拿刀,她的左眼只有一点点光感,就是被丈夫用啤酒瓶刺瞎的,她被打了20年,20年里,丈夫不仅打自己,还打婆婆和孩子,安华的小女儿接受采访时说:“当她(妈妈)让我们失去父亲的时候,她也受到了惩罚,反而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安全感。”

据统计,2014 年至 2017 年,涉及家庭犯罪中有 252 名被告人涉及故意杀人罪,其中由受害人转化为以暴制暴者的有 117 人,占总数的 46% 。

面对家庭暴力,无数受害者在绝望与恐惧中拿起凶器,转变为施暴者,在以暴制暴的背后我们更应该考虑,在角色转化之前,受害者的生命究竟在面临着怎样的威胁。

从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来看,2012年,在全球被杀害的妇女中,有一半是被伴侣或家人所害,2017年,87000名妇女因家暴死亡,案例有增无减。为平妇女权益机构持续对涉家暴命案的报道监测发现,从2016年3月1日《反家暴法》开始实施到2019年12月31日,共有媒体报道和家暴有关的命案942起,致死1214人(包括被祸及的邻居和路人),其中未成年人占将近7%,其中至少致死女性(含女童)920人,占比75.78%,平均每五天至少有三名妇女因家庭暴力致死。

反家暴法实施后至2019年年底媒体报道的涉家暴命案情况

面对“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家暴威胁,受害者转变成施暴者,夺去了家人的生命,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惩戒的背后是不能“以暴制暴”的价值推崇,那么,受害者又该如何寻求帮助,逃脱“家暴旋涡”。

随着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这一话题关注度的提升,家暴受害者的自主求助意识增强,通过社交媒体曝光,电话报警,求助相关部门等形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还有大多数人,在被家暴时只选择默默隐忍,不知如何拯救自我。受害者首先要懂得辨别家暴,一旦确认自己被家暴,在第一时间先保存证据,随后直接相关部门投诉、反应、求助,向公安机关报案。自2016年3月《反家暴法》正式实施之后,为家暴受害者提供法律帮助,那么,让我们通过下面的3分钟视频,一起了解一下如何使用《反家暴法》保护自己吧——

视频来源: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反家暴道阻且艰

“家庭癌症”

  还要痛多久?

How long does

"family cancer" hurt?

受制于传统观念,家暴常被视为“家务事”、“家庭纠纷”,许多受害者不愿公开自己遭受家暴的事实,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受害者、年龄尚小的未成年人不知道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反家庭暴力法》虽已生效四年多,但其效用仍待加强。

反家暴信息量逐年大幅下降

反家暴工作是一项需要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改变施暴群体和受暴群体对暴力的观念的系统性工程,充分而有价值的信息尤为重要。数据表明,反家暴信息量在逐年减少,媒体和相关反家暴责任部门对家暴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数据显示,反家暴法实施四年间,从2016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报告监测范围内的新闻媒体网站、各相关单位官方网站、公益机构网站及微博共发布反家暴信息 7401 条。但在四个年度中,第一个统计年度发布3227条,占四年总量的44%;到第四个统计年度仅为815条,占四年总量的11%,下降趋势显著。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实施四周年监测报告

*第一年度 2016.03-2017.02    第二年度 2017.03-2019.02     第三年度 2018.03-2019.02    第四年度 2019.03-2020.02

*11家国家责任机构为:国务院妇儿工委、卫健委、司法部、教育部、民政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以及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残联

*5大新闻网站: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人民网、新华网

家暴庇护所遭遇“零入住”

按照相关规定,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需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暴受害人提供临时的生活帮助,目前,我国多地城市建立了“家暴庇护所”,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家暴受害者不愿意与“被救助”挂钩,内心的尊严得不到维护。还有一部分人住进庇护所,心理、法律求助等方面无人问津,在她们看来,还不如住宾馆或者去亲戚家。还有许多受到家暴的农村妇女和未成年人更是面临不知道哪里设立了庇护所、如何求助的尴尬境地。

涉家暴案件举证难、认定难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蒋月选取2016—2018年间400份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为样本,对涉家暴案件中的举证、认定问题进行研究,在400个涉嫌家暴的案件中,法院确认存在家庭暴力的案件仅占22.75% ,当事人取证举证、法院认定的难度可见一斑。

WechatIMG862.png

涉及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主要来自医疗机构的记录和证明,其次是受害者本人直接收集的证据

不问理由,不问对谁,不问方式,将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在法律以外,社会与公众应该做的,并且能够做的,显然还有很多……

“谁来保护她呢”

“我想谁来保护她就是一个问号,向我自己母亲提出的问号,向我提出的问号,向社会公众提出的问号……”

安华的小女儿疑问着,镜头落在了屋外墙上写的那句“让爱天天住我家”。

今年是《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的第四个年头,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从2017年就开始持续关注该法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情况,从一个个变化着的数据中我们看出,距离反家暴法的立法目的虽然仍有一段距离,但整体成效是令人鼓舞的。人民法院审结的涉及家庭暴力的一审民事案件数量从2002年的1件到2015年的9110件,再到2019年的1284件,增长与减少之间,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对家暴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律保护下,家暴治理的成效。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数据来源

联合国统计司、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裁判文书网
张静. 家庭暴力认定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联合国反家暴调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三周年监测报告专题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四周年监测报告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调查报告》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效果评价——2016-2018年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为样本》

提出您的建议&意见

谢谢您!

​使用工具

Python、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

WIX、镝数图表、E-charts、花火、Excel

相关人员

策划&数据:王琳珠、耿千惠

网页设计&美工:陈帆、罗瑶

指导老师:毕秋敏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联系方式: 531192346@qq.com

bottom of page